你听说过情感化设计吗?
设计师不能只是沉醉在酷炫的视觉效果中,更多的要去思考,怎样通过设计来拉近人与冰冷设备的距离,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群体。要想了解怎样能使人对产品产生情感互动,就要先了解人们的情感。通过对人类情感的认知,来考虑设计的产品对用户情感的影响,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上周五,咚咚团队的分享会上,ui设计师谢诗祺分享了《情感化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我是产品设计部ui设计师的谢诗祺,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情感化设计。
唐纳德·A·诺曼说过“一件产品的成功与否,设计的情感要素也许比实用要素更为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请大家看这幅图。
最早的产品依靠功能就可以在竞品中脱颖而出。能不能用?成为了一个产品是否能成功的标准,比如当时火遍校园的”人人网”;
后来在越来越成熟的互联网产品中,易用性逐渐被重视,产品使用起来容不容易,顺不顺手成为了一个新的衡量标准。这个时候,微博开始兴起,而人人网逐渐冷清;
当同类产品的易用性也趋于相近时,我们要如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时候,情感化设计出现了,产品使用起来满不满足?能否让用户感到愉悦?成为了新的评判标准,比如现在人人都离不开的微信。
微信的成功也表明了,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要了解什么是情感化设计,首先,我们要明白情感是什么?
理论上说,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时的一种生理的反应。
请大家看这两张图,两组图片中,左侧的图片分别带给我们一种“这件衣服好好看,想买”购买欲和“这个蛋糕看起来很萌,好想吃”的感觉。
这是因为两组图中,左侧的图片相对于右侧的图片本能的吸引我们的目光。
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对于满足期望和需要的美的事物会本能的去追求和期望得到它。反之,遇到不满足于期望的事物,我们会产生厌恶和排斥的心理。就像大家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这两张图的左侧分别是一点也不好看的买家秀和看起来不那么可口的蛋糕。于是就不会产生购买欲和食欲。
所以情感是由需要和期望决定的,这就是我们的情感。
当了解了情感是什么之后,我们再来谈谈情感化设计就会更容易明白。
情感化设计在很多情况下,会影响我们的决策。生活中,大家可能都会有这种体验:我们会因为喜爱某个明星而去购买他代言的产品,这就是广告中的明星效应;我们还会因为崇拜乔布斯的设计,而购买苹果产品;会因为海底捞贴心的服务,而去用餐。
这些都是情感化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让我们回到理论,情感化这个概念早在2005年就被认知心理学学科的创始人唐纳德·A·诺曼所提出。
在他的《情感化设计》 这本书中,通过对心理学中有关情感的研究,提出了人类大脑活动的三个层次:本能层次、 行为层次、 反思层次。
人是视觉动物,对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处于本能的,如果视觉设计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维,就越容易让人接受。
特别针对功能性的产品来说,讲究效用,最重要的是性能。我们会因为这个产品使用起来很顺手,易操作,而对这个产品产生好感,从而去继续使用它。
这一层次的设计与物品的意义有关,需要建立品牌或产品长期的价值,养成对品牌的忠诚度。比如夏天来了,需要驱蚊水的时候,相信大多数人的想到的是六神花露水。为什么会想到它呢?因为六神这个品牌的广告深入人心,从小伴我们长大,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六神花露水在我们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潜意识,这就是这个品牌情感化的成功所在。
以上都是情感化设计在生活中的体现。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情感化设计中的UI设计。
大家请看左边这个色轮,色彩可以带给我们直观的视觉感受,但有时候色彩的强弱程度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会被我们忽略。
有一位Huge的用户体验主管Sherine Kazim设计了一个基于emoji表情符的情感轮,它将我们所熟知的色轮和情绪、emoji表情结合到了一起,并加入了相应的关联。
距离中心越远,色彩越浅,情感的强度越弱。
从右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图中的emoji表情符号比色彩更能直接反映出情感化设计的ui设计。
因为情绪是复杂的,单单从颜色上去设计,可能不是那么直观。比如红色可以营造愤怒和暴躁的情绪,但也可以表现出喜爱、热情的情绪。
所以情感化ui设计要从三个方面去进行设计:色彩、图形和文字。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这是微信的启动页,视觉上看到的是黑夜里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地方,仰望地球。这样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显示出一种生命的孤独感,让人渴望交流,从而引发用户的共鸣。
它从色彩和图像上带给我们直观的感官感受和反思的心理感受,这就是一种充满情怀的设计。
在来看一个例子:
这是淘宝的异常信息提示页面。
出现异常情况有可能会让用户感到烦躁,虽然我们也不愿意看到这种状况,但有时候又无法避免,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的从情感化上安抚用户情绪。
比如淘宝异常信息提示的文案,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心理感受,将产品化身成一个有个性、有脾气的人,相比冷冰冰的机器更能得到用户的好感与共鸣。这就是从情感化设计在文案上的体现。
人们喜爱物品是一种象征,它建立了一种积极地精神框架,它是快乐的往事提醒,或者有时是自我展示。常常会含有一个故事,一段记忆,或是与特定物品时间连起来的某些东西。
我们的情绪也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它作为我们适当的行为永久的向导,引导着我们的趋好避坏,在令人感觉亲切愉快的引导界面更能有利于人们的学习和记忆。
情感对人类的行为很关键,如何将冰冷的产品界面与人进行情感交流,如何感知人们的情绪做出相应的反应,让人感觉它是有情感的。人类的先天倾向在于把物品人化,把人的情感和信仰投射到物品中。所以拟人化的反应可以给产品使用者带来巨大的乐趣和快乐,可以让人们对产品产生更多的情感交流。
人们与产品还有很多形式的情感化设计等待着去探索发现。在情感化的设计中我们要多从情感出发思考如何可以走进用户的内心,引发心灵的共鸣,从而拉近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