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的提出
(2)体系对应的理念
1)故障(事故)统计分析
通过对设备故障(事故)数据或信息的统计、整理、分析,根据管理需要,计算出各类设备的故障的次数、时间、故障频率、平均故障间隔期、直接损失费、设备故障(事故)发生原因等,运用诊断逻辑方法来分析单台设备的故障动态和重点故障原因,找出故障的发生规律,以便突出重点采取对策,将故障信息整理分析资料反馈到维护、维修计划编制部门,以便安排预防修理或改善措施计划,还可以作为修改检查间隔期、检查内容和标准的依据及预防维修间隔期的依据。
2)维修评价指标
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开机(开车)一次成功率、安全零事故、质量一次合格品率、计划项目完成率、检修项目变动率、进度指标完成率、概算费用控制率等。
注:对维修管理有益的信息通常是:检维修项目完成的时间、内容、数量、投入的人数、工时、备品备件更换、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维修费用统计、维修计划完成率等维修评价指标统计、设备维修次数及间隔期统计、检修履历等。
3)什么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MeanTime Between Failures)指在规定时间内,设备无故障工作时间的平均值,它是衡量设备可靠性的尺度。计算公式为:
MTBF=运行时间/故障次数
分析平均故障间隔期的作用:借助MTBF可以分析设备停机维修作业是怎样发生的,把发生的时间、现象、原因、所需工时、停机时间等所有总是都记录下来,制成分析表。通过分析可获得下列信息:
1.选择改进维修作业的对象
2.估计零件的寿命
3.选择点检点,确定和修改点检标准
4.备件标准的确定
4)什么是平均维修时间(MTTR)
平均维修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指设备每次故障发生后至修理完成正常运作所需时间的平均值,它是衡量设备可维修性的尺度。可用于评估维修团队修理技术能力及修理响应速度是否良好,是衡量维修部门绩效的一项参考指标。计算公式为:
MTTR=故障停止总时间/总故障次数
平均维修时间属于典型的过程管理指标,严格来说,维修时间长短取决于很多因素。但不管怎样,在一定时期内,来度量维修团队技能技术进步和维修响应进步的情况时,还是有很好的指针意义。
(3)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用指标来度量设备故障管理和检维修管理,其主要的步骤如下:
1)选择特定的指标来分别度量故障管理情况和检维修管理情况;
2)确定这些指标的统计规范,一般应明确:指标名称、计算公式、数据来源、收集频次、收集数据用的表单、汇总人、分析人、现有值、目标值、应知信息范围等;
3)依照上述要素,进行指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定期跟踪,关注其趋势变化情况,针对异常问题拟定改善措施。
下表为某企业重点跟踪的故障管理和检维修管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汇总表。
(4)解决问题的效果
(5)解决问题的案例
某设备的A零件,故障率为0.02次/h,则其MTBF为1/0.02=50h,如果想了解未来4h的故障发生概率,可用1-e-rt来计算(r是故障率,t是时间),所以未来4h故障的发生概率为:
λ=1-e-0.02×4
=1-e-0.08
=1-0.9231=0.0769=7.69%
例2:MTTR的计算案例
假设某公司近两年的故障总时间及故障次数平均资料(见表5-4),试计算MTTR,并略作说明。